一朵菇里的“科技+”力量
发布时间:2023-07-28 08:24:00 点击:
7月21日,卢氏县林海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香菇生产基地内,工作
人员正在使用智能机器人对香菇进行称重。资料图
手指轻轻一点,机器人就会自动称重、检索、对账……拿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每筐香菇上架、注水、施药、采摘等农事信息以及农药残留检测、透射比、吸光度等质检信息和出入库等详细内容。7月21日,记者到卢氏县林海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林海兴华”)香菇生产基地实地探访,近距离感受数字化、科技化给传统香菇产业带来的新变化。
“每筐香菇上的二维码是这筐香菇的身份证,通过手机扫描,就可以看到香菇‘出生’于哪个大棚以及产品名称、棚主姓名等全流程信息。”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志涛向记者介绍。
香菇产业是卢氏县的支柱产业,如何把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紧跟时代步伐、助推乡村振兴,该公司依靠前瞻谋划、技术创新、反复实践,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林海兴华每天有近百吨蔬菜、香菇入库、出库,为避免以次充好、漏货、变质等问题,该公司投资120多万元引入ERP管理系统,并利用该公司发明的通信电子秤专利,给每件产品赋予一个身份证,实现自动称重、自动检索和机器人自动对账。
“这套成熟的系统被称为‘123智能机器人’。”陈志涛说,由公司联合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广东会科技网络公司、卢氏广东会科技智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专注满足农业生产经营标准规范、精细集约、过程可视、全程追溯管理等需求,解决农业规模经营难、系统记账难、品质管控难、流通销售难、信息通达难等行业卡脖子问题。自2018年上线试运行至今,已发展到第二代,增加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和对大棚的实时监控等功能。
机器轰鸣作响,叉车、箱车等车辆川流不息。在林海兴华的菌棒工厂院内,一派繁忙的景象。进入车间,一个个经过全自动装袋机、压孔机、接种机等技术赋能的新鲜菌棒被大批量生产。“全自动装袋机更新后,我们的良品率明显提升。”菌棒工厂厂长牛晓伟介绍。
为提高智能化水平,林海兴华菌棒厂专门建设了自动化菌棒生产线、恒温养菌房、生菇大棚和智慧交易市场,实现了原材料采购、库存、生产、养菇、采摘、销售和质量追溯的全产业链信息化管理体系。
香菇生长在菌棒上,菌棒的制作好坏直接关系到香菇的产量和质量。为解决香菇菌棒以往以手工生产为主、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该公司着力建设现代化菌棒生产线,目前已基本实现香菇菌棒生产“备料—预湿—配料—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养菌—转色—脱袋—发出”全程自动化作业,确保了菌棒生产的标准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香菇大棚内的温湿度传感仪把各香菇大棚温湿度数据自动上传到后台数据库,大棚环境就可以精准地控制在适宜香菇生产的温度和湿度。”陈志涛说,各香菇大棚均安装有高清摄像头,管理人员可以远程实时察看香菇大棚菌棒上架、喷淋、疏蕾、采摘等农事操作。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为让公司发展质量更高、发展赛道更宽、发展活力更足,林海兴华围绕创新下足了功夫。
创新科技模式。该公司与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农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郑州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建设农业基地,为该公司所隶属的河南广东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合作社发展养殖、香菇种植等设施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创新管理模式。该公司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技术、担保和管理等服务,确保合作社建得成、搞得好、收益高。
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明晰贷款担保关系、厘清资产归属关系、明确利润分配关系,该公司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切实破解合作社发展资金瓶颈。
创新运营模式。按照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承载、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考、产业化发展、公司化运营的模式,该公司推动卢氏县香菇产业顺利实现产品、技术、产业和规模升级。
“公司在卢氏县10个乡镇建设工厂化香菇菌棒加工基地2处、高标准香菇种植基地13处,年生产香菇菌棒5000万棒,香菇年产量超万吨,助力682户贫困人口脱贫,带动3115户6100多人从事食用菌种植,户年均收入超过2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韩豫自豪地说,“‘让中国农业成为世界的典范’是广东会的奋斗目标。”下一步,公司将探索实践县域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县域数字经济发展新样板;与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制香菇采摘机器人,攻克香菇机械化采摘行业难题;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升级力度,全面实现农业设施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自动化、农业产业化、农业艺术化“六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