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


河南广东会集团网站全新上线,欢迎访问广东会集团官方网站! 广东会集团微博
联系广东会
工作时间 :
08:30-17:30 (周一至周五)
新闻资讯

三门峡卢氏县的香菇致富路

       7月21日 ,“六稳”“六保”看河南集中采访团走进三门峡,在卢氏县东明镇涧北村食用菌产业园,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看到园区的现代化车间一个接着一个,在主车间,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将散碎的原料生产成菌棒;在菌棒生产线 ,工人将包装好的菌棒码放整齐 ;在香菇大棚 ,种植架上的香菇朵大 ,肉厚,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现代化技术促转型升级,“靠天吃饭”变“人定胜天”

       河南广东会集团副总经理李红宁带着采访团参观了整个园区,从原料到一个个菌棒再到最后长成的香菇,现代化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融入到每一个环节,这些现代化技术改变了卢氏县传统食用菌生产“只种一季、靠天吃饭 、单打独斗、收益不稳”的现状,带动了食用菌产业全面转型提升 ,形成了“按季生产 、干鲜交替、全年有菇、四季上市”的新模式,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化的香菇大棚,通过控制大棚的温度、湿度 ,推行全年出菇 、四季上市和80%以上花菇产出率的创新技术,并把香菇由传统的3个等级细分为16个等级 ,建立了香菇生产的规范技术体系 ,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群众只需要按时为菌棚通风、为菌棒注水,把香菇从菌棒上采摘下来 ,就能获得好收益,这为卢氏香菇产业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破解了瓶颈。
       “菇农当天采摘的香菇,直接挑拣分级 ,价格公开透明 ,在各个生产基地现场缴售,每筐香菇都有二维码 ,不仅实现了产品质量可追溯,而且等级、数量可以即时传输到公司,统一调运、即产即销。”李红宁说。在现场,记者扫描筐上的二维码,便可以知道这筐香菇是哪个香菇大棚什么时候生产的 ,相当于每一个香菇都有一个“身份证” 。
劳务增收、合作经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园区通过劳务增收、合作经营 、订单农业等方式带贫致富。劳务增收 ,农户在集团基地务工获得劳动报酬 。基地可以安排直接就业320人,年均收入28000元。合作经营,农户承包基地大棚 ,企业提供菌袋和技术指导 ,产品全部回收,农户每棚每年收入3-5万元。订单农业,农户购买企业菌棒,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产品 ,农户每棚每年收入4万元。


       来自卢氏县双槐树乡庆家沟村的王建伟 ,今年40岁,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天负责装车,将菌棒运到指定的位置。“以前没有固定收入 ,现在每个月4000块左右。离家又近,每天都可以回家,可以照顾家里,相对以前在外打工生活改善很多。”王建伟说道 。
       据了解,东明镇涧北村食用菌产业园位于卢氏县城西5公里处 ,由河南广东会集团卢氏县林海兴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项目占地面积320亩,计划总投资3亿元 ,其中企贷企用产业扶贫贷款1.2亿元。 2017年7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5亿元 ,现已建成原料库1个、主车间1个 、养菌车间14个 ,菌棒生产线4条,年可生产菌棒5000万棒、产值2.5亿元 、利润4500万元,带动全县11个乡镇、21个香菇生产基地、3000余户从事香菇生产 。
    上一篇:脱贫卢氏奔锦程
    下一篇:小香菇撑起农民致富伞

    XML地图